首页 > 学习园地
国有“三资”的“三化”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具体影响
发布时间:2025-11-03 所属分类:学习园地 浏览次数:92

国有“三资”是指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国有资金,国资的“三化”是指:

√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 ;
√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 ;
√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切固定的国有资产变成高流动性的证券资产。

2023年,湖南省率先推出国有资产的“三化”改革。2025年10月,湖北省在湖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国有“三资”的“三化”改革。如何理解国有“三资”的“三化”改革,网上出现了各种声音。有些人把此次改革与当年的国企改制相提并论,担忧所谓国资流失问题。

国有 “三资” 的 “三化” 改革(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结构性影响,其核心在于通过市场化、金融化手段重塑国企的资产结构、融资模式、产业布局和治理机制。以下从七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

一、资产效率重构:从 “重资产沉淀” 到 “轻资产运营”

资源资产化推动国企打破传统的 “占有式” 资产管理模式,转向 “运营式” 价值创造。例如,湖北能源通过转让营口能源 65% 股权(5031.79 万元),加速退出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于水电、新能源等主业,资产收益率提升 2.3 个百分点。东湖高新剥离路桥集团后,手握 18.73 亿元现金,聚焦数字科技领域,2024 年数据业务收入同比激增 120%,资产周转率较传统基建模式提高 40%。这种 “减法改革” 使国企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 3-5 个百分点,同时释放出的资金可用于战略新兴产业投资。

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将静态资产转化为动态资本。武汉公交集团以未来票款收益为底层资产发行碳中和 ABN,首期融资 6.01 亿元,利率较传统贷款低 1.5 个百分点,期限延长至 10 年,有效匹配公交运营的长期属性。洪山国投发行的保障性租赁住房 ABS,优先级利率仅 2.35%,创下全国同期限最低纪录,融资成本较银行贷款下降 30% 以上。截至 2025 年,湖北国企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超 2000 亿元,资产证券化率从 35% 提升至 52%,居中部首位。

二、融资模式革新:从 “间接依赖” 到 “直接融资” 主导

改革推动国企融资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资产证券化成为重要融资渠道,湖北 2025 年发行 26 单企业 ABS,规模达 182.77 亿元,涵盖保障房、文旅、供应链等领域,其中保障房 ABS 利率普遍低于 3%,显著低于银行贷款。资金杠杆化通过政府引导基金放大财政资金效能,武汉江夏区 “1+5” 基金体系规模达 458.71 亿元,政府认缴 40.2 亿元(杠杆率 1:11),带动安湃光电等企业落地,估值半年内增长 220%。这种 “财政资金 + 社会资本” 模式使国企在半导体、氢能等 “卡脖子” 领域的投资能力提升 5 倍以上。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直接融资替代间接融资的趋势。湖北国企直接融资占比从 2023 年的 28% 提升至 2025 年的 47%,债券、REITs 等工具成为主要融资方式。例如,武汉控股联合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设立 5 亿元水务升级基金,以 30% 的出资比例吸引社会资本,推动智慧水务设备升级,杠杆率达 1:2.3。这种转变降低了国企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优化了金融市场结构,同时通过资本市场引入专业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透明度。

三、产业布局优化:从 “分散多元” 到 “聚焦主业”

改革倒逼国企实施战略收缩与聚焦。湖北联投集团剥离低效资产后,将资源集中于光谷科技园区开发,2025 年园区企业产值突破 8000 亿元,较改革前增长 60%。祥龙电业作为东湖高新区 “净壳” 公司,通过资产重组预期吸引市场关注,倒逼其从传统供水业务向科技资产证券化平台转型,目前正与光谷金控旗下 387 家瞪羚企业对接资产注入。这种 “退旧进新” 的资本布局,使国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占比从 2023 年的 32% 提升至 2025 年的 51%,其中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增速超 100%。

产业链整合成为新趋势。南网能源将闲置变电站、厂房改造为数据中心和充电桩,资产运营收益率提升至 8%,同时带动虚拟电厂、氢能等新兴业务发展。深桑达 A 承接湖北、广东等多地 “三资” 数字化项目,通过数据描边技术实现国有资产可视化管理,2025 年上半年数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20%,形成 “数据资产 - 运营服务 - 产业投资” 的闭环。这种 “存量盘活 + 增量培育” 模式,推动国企从单一制造商向 “制造 + 服务 + 投资” 的综合服务商转型。

四、治理能力跃升:从 “行政管控” 到 “市场化运作”

资源资产化要求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制度体系。湖北通过全省统一的国有 “三资” 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登记、估值、交易全流程数字化,矿业权交易透明度提升 70%,周期缩短 50%湖南省财政厅。永州市 “智慧国资” 系统集成 70 万余条数据,建立 24 类专项数据库,实现闲置资产跨部门共享,仅车辆调剂一项就节约购置成本 600 余万元湖南省财政厅。这种数字化转型解决了过去资产底数不清、监管松散的问题,推动管理从 “管事” 向 “管资本” 转变。

资产证券化引入市场约束机制。祥龙电业因资产重组预期受到市场监督,被迫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董秘回复投资者提问率从不足 20% 提升至 85%。武汉控股在水务数据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需向投资者披露水质、管网运营等关键指标,倒逼其优化运营效率,管网漏损率从 12% 降至 8.5%。这种 “市场定价 + 股东监督” 的双重约束,使国企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五、风险防控升级:从 “粗放扩张” 到 “精细管理”

改革推动国企建立全链条风险管控体系。在资产证券化领域,湖北要求底层资产现金流覆盖倍数不低于 1.2 倍,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压力测试,确保证券化产品偿付安全。在资金杠杆化领域,随县通过盘活资产使政府债务率下降至 93.3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70 个百分点,同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财政资金仅承担 20% 风险损失。这种 “事前评估 - 事中监控 - 事后处置” 的闭环管理,有效防范了隐性债务累积。

产业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湖北设立 10 亿元风险补偿资金,对半导体设备基金等项目实施 “跟投 + 止损” 机制,当投资损失超过 20% 时自动触发退出程序,将风险敞口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种精细化管理使国企在新兴产业的投资成功率从不足 30% 提升至 55%,失败项目损失率下降 40%。

六、创新动能激发:从 “技术跟随” 到 “自主创新”

改革为国企创新提供了资本弹药与机制保障。湖北联投集团设立 500 亿元省级国资母基金,专设 “重组专项子基金”,对东湖高新并购光谷瞪羚企业(如敏芯半导体)实行优先跟投,推动其研发投入占比从 3% 提升至 15%。祥龙电业计划引入光谷量子科技、脑科学等未来产业资产,通过分期支付(最长 48 个月)缓解现金流压力,同时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吸引国际资本参与。这种 “资本 + 技术” 的协同,使国企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年均增长 35%,PCT 国际专利占比从 12% 提升至 28%。

绿色创新成为新增长点。湖北创新生态环境权益交易体系,保康县通过生态修复将矿区转型为文旅景区,年旅游收入增长 3 倍;神农架林区完成全省首笔林业碳票质押贷款 500 万元,推动绿色信贷余额年均增长 25%。这种 “生态资产 + 金融工具” 模式,使国企在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占比从 18% 提升至 32%,绿色产业产值突破 5000 亿元。

七、长期挑战与应对路径

尽管改革成效显著,但国企仍需应对三大挑战:一是运营能力错配,部分景区门票证券化后因客流量下降导致收益不及预期,需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二是隐性债务累积,资金杠杆化中部分项目存在 “明股实债” 现象,需强化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严禁兜底承诺;三是未来收益透支,资产证券化将长期现金流提前变现,需建立收益留存机制,确保远期发展资金需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湖北提出 “三个强化”:强化市场化运营,要求国企资产证券化项目引入专业运营商,运营团队薪酬与收益挂钩;强化穿透监管,建立财政资金使用全流程监控系统,对隐性担保 “一票否决”;强化收益共享,规定资产盘活收益的 30% 用于民生支出,20% 留存企业用于再投资。这些措施旨在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确保改革红利惠及全民。

国有 “三资” 的 “三化” 改革是国企从 “规模扩张” 转向 “质量优先” 的关键转折点。通过资源资产化激活存量价值、资产证券化优化融资结构、资金杠杆化放大资本效能,国企正经历从 “行政附属物” 到 “市场主体” 的深刻蜕变。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资产效率、降低了债务风险,更通过市场化、金融化手段培育了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能。未来,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国企需进一步强化市场化运营能力、完善风险管控体系,真正实现从 “物理整合” 到 “化学反应” 的深层变革。


版权所有: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热线:15300010085(微信同号)

                 18801096558(微信同号)

邮箱:zygp_pxb@126.com

网址:www.zygp001.com

Q Q:471591198

京ICP备2023027197号-1
技术支持: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