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23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具体要做到“三个如”。如臂使指,增强审计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把党中央部署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如影随形,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如雷贯耳,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做好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形成监督合力。
会议强调要深化审计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目的就是要用好审计成果,在审计整改上打好“组合拳”,加大责任追究和组织处理力度,该谁整改的就由谁整改,该谁负责的就由谁负责。
要把监督促进审计整改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抓手,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紧盯反复出现、经常发生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重大问题要盯住不放、一追到底,适时开展整改回头看,多杀“回马枪”。
2025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围绕“国之大者”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审计。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审计。围绕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开展审计。
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要求。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内部审计监督体制改革。压实审计监督责任,动真碰硬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注重审计监督实效,切实加强境外国有资产审计监督检查。积极推动科技强审赋能,加快内部审计监督数智化转型升级。
《国务院关于 2024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中关于国有企业审计的重点主要是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具体如下:
至 2023 年底,重点审计的 13 户央企账面资产总额 28.84 万亿元、负债总额 19.55 万亿元、国有资本权益 5.45 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 67.79%。发现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不实 。8 户央企因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不完整、往来款项违规出表等,少计资产 1442.37 亿元、少计负债 1635.84 亿元;10 户央企通过不依据实际完工或履约进度核算、违规计提减值折旧等方式,造成收入不实 81.38 亿元、成本费用不实 186.32 亿元、利润不实 133.1 亿元。
2、项目投资管控不力 :11 户央企的 45 个项目因违规决策、前期论证不充分等,不当增加投资成本等 44.16 亿元;6 户央企的 45 个项目因违规施工、违法占地等,发生事故或被拆除等形成损失 37.1 亿元;8 户央企的 26 个项目运营未达预期、科研任务未按期结项等,涉及计划投资 841.1 亿元。
3、资产资金管理薄弱,使用绩效不佳 。5 户央企未采取有效盘活措施等,143.2 亿元资产和 57.69 万平方米房屋、土地闲置;10 户央企违规转让或低价销售资产资源等,不当让利或形成损失风险 30.65 亿元;6 户央企违规出借字号、商标、资质、代理权等;8 户央企违规垫付出借资金或提供担保等 607.4 亿元,形成损失风险 82.45 亿元;7 户央企违规套取挪用银行贷款、无充分依据对外支付等 265.73 亿元。
4、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腐败易发多发。金融、国企、能源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仍是腐败重灾区,一些不法分子“靠什么吃什么”,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如国企上海信谊天一药业公司原总经理周某等人,在2020年至2023年间,未经集体决策和公开招标,利用负责商业谈判、合同审批的职务便利,审批决定引入18户民企进行药品推销,并以国有资金支付其中7户推广费8300多万元,周某等人收受这些民企实控人贿赂2000多万元,用于个人理财、消费等。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重点审计的 2 家政策性银行和 3 家国有保险公司,至 2023 年底资产总额 26.22 万亿元、负债总额 24.74 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 0.14% 到 13.27%。还审计了 7 家商业银行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服务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数据不实 :4 家金融机构多报保险保障金额、政策性贷款规模等 5084.37 亿元。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21 年将实际投向罐头加工基地等的 37.66 亿元贷款,违规纳入生猪贷款统计范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通过违规扩大统计范围等方式,多报 2023 年度服务实体经济规模 920.32 亿元。
2、违规掩盖处置不良资产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借款人实际已资不抵债、贷款欠息超 90 天等情况下,未按规定将符合认定标准的 193.8 亿元贷款下调为不良;3 家地方中小银行至 2024 年底,采取延长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掩盖不良 318 亿元,还原后实际不良率达 2.77%,远高于全国同类银行平均水平。
3、违规放贷揽储问题突出 :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20 年 11 月至 2024 年疏于审核,向编造虚假资料等条件不符的 270 户企业发放贷款;中国进出口银行 2022 年 5 月以来,以存贷挂钩等违规方式揽储,存贷利差增加企业融资成本。
版权所有: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热线:15300010085(微信同号)
18801096558(微信同号)
邮箱:zygp_pxb@126.com
网址:www.zygp001.com
Q Q:471591198
京ICP备2023027197号-1
(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