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创新
多项科技创新指标稳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 湖北奋力迈向科技强省
发布时间:2024-08-08 所属分类:技术创新 浏览次数:210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推动我国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迅速提升。

湖北是科教大省,是我国创新的高地之一。

“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奋力建设科技强省……”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瞄准“四个面向”,勇担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技创新聚势突破,为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强劲动力。

近年来,全省科技界以只争朝夕的超常付出,交出了不负人民,不负时代的答卷:湖北多项科技创新指标稳居中部第一,全国前列,近5年来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稳居全国前5,湖北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3位,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从37%上升到65%。

以“用”为导向科技矩阵加速形成

浩渺太空中,耀眼的中国红又一次定格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

6月4日,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展示国旗。这抹耀眼光芒的背后,有湖北科技硬核支撑。历时4年攻关,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带领团队攻克玄武岩纺织上的多个国际难题,首次成功研制出无温控保护、独立动态展示的“石头版”高品质织物国旗。除了让五星红旗上九天揽月,该项技术还带动了玄武岩纤维产业的提档升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

牢记嘱托,湖北高位谋划部署科技体制改革,省委省政府完善顶层设计,先后组织实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等重大行动。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等7个方面工作,部署46项具体改革任务,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遵循总书记的“四个面向”指示,湖北聚焦国家所需,对准重点优势领域,制定实施《湖北省基础研究规划(2022-2030年)》,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系统布局建设硬核科技创新平台,在优势领域成立10家湖北实验室,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聚链成群。

今天的湖北,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矩阵加速形成,2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闪存芯片、脑机接口、心肌旋切等技术世界领先,近5年来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稳居全国前5。

7月1日,新修订的《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正式施行,明确提出以“用”为导向,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发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赋予科技人员更大自主权,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为加快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坚实保障。

“松绑+激励” 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向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而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

湖北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如何让高校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为了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湖北进行大胆探索,实施“统一赋权”“固定收益分配比例”等一系列举措,为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松绑,成效明显。

2020年5月,湖北工业大学成为全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院校,全面简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学校仅提取4%的收益或10%的对应股权,其他收益全部归成果完成人所有。改革3年间,该校相关技术交易总额达到9.1亿元,超过过去6年的总和。

“一年内完成5轮风险投资,共融资1.37亿元。”湖北工业大学副教授胡培就是改革的受益者,几年前,他有项技术刚刚突破不久,就有企业找他转化,但投资方一听到是学校的产权,手续繁杂,转化时间长,就退却了。在学校列入全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院校后,去年9月,胡培团队研发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武汉启纳新材料能源科技公司,一举破局。

在湖工大试点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将改革扩面至全省,明确省内或中央在鄂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具有科研活动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可以将归单位所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成果完成人或完成团队,权属比例不低于70%。

并且,省科技厅着力搭建湖北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科惠网),为科技成果做好评价、转移、交易等一键式服务,目前已收储科技成果17万余项,入驻技术专家超1.6万人,培养技术经纪人4000余名,服务企业8000多家。

并且,湖北进一步探索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依托市场化运营的平台公司按照“以需定供、风险共担”的思路,建立“天网、地网、金网、政策包”三网一包,按照“技术需求挖掘、线上线下对接、项目实施落地、配套政策跟进”的运行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供需对接。

“揭榜挂帅”支持科研攻关,打破“四唯”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立新标”支持青年科学家挑大梁……一系列以人为核心的改革,让科学家拥有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激发创造活力。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2023年,湖北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9.8%,总量超4800亿,全国第3位,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从37%上升到65%。

全生命周期培育 让科创企业森林枝繁叶茂

近日,湖北在全国汽车芯片界刮起一阵旋风。

由东风公司牵头组建的“车规级芯片创新联合体”,联手研发出4款车规级芯片。为了突破汽车芯片“卡脖子”难题,东风公司与国内多家高校院所的2000多名科研人员协同攻关,武汉理工大学还专门设立“东风班”进行人才定制培养。

为解决科研与生产“两张皮”难题,湖北在全国较早探索“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的协同机制,出台《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意见》,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围绕我省产业科技重大需求开展科技攻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目前,已批准省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21家,涉及车规级芯片、新一代网络及数字化、生命健康、光纤激光器、新能源等多个行业领域,吸引约600位高层次专家参与,其中院士17人。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湖北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总部位于武汉的黑芝麻智能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华山系列高算力芯片、武当系列跨域计算芯片平台,成功站到全球智能汽车车规级芯片领先行列。短短3年时间,公司估值从不到10亿元跃升至超过40亿元。

“省、市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公司已与武大、华科、武汉理工等高校建立紧密合作,未来还将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武汉发展。”公司董事长单记章介绍。

为了让科创企业茁壮成长,湖北从小切口破题,聚焦企业需求,不断探索精准、务实改革举措,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创企业既要皓月当空,又要繁星满天。”省科技厅厅长冯艳飞称,2023年4月,省科技厅正式启动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将科创企业划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4个阶段,分别对应实施“育种计划”“蹲苗计划”“成林计划”“参天计划”四类计划共20条支持举措。

目前,湖北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万家,均实现两年翻番。2023年,湖北获批6家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新增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总量位列全国第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达到84家,位列全国第五。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担当者胜。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大胆试、主动改,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湖北正以最大力度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潜能,迈向科技强省目标!


版权所有: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热线:15300010085(微信同号)

                 18801096558(微信同号)

邮箱:zygp_pxb@126.com

网址:www.zygp001.com

Q Q:471591198

京ICP备2023027197号-1
技术支持: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