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国有“三资”管理改革:从沉睡资产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24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浏览次数:77

土地、矿产、数据——这些曾经“沉睡”在国企资产负债表上的资源,正通过一场深刻的“三化”变革,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资本活水。

近日,湖北省一项名为“国有‘三资’管理改革”的政策引发广泛关注。该政策明确提出通过“国有资源资产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国有资金杠杆化”三大路径,全面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这项改革直击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痛点:大量资源因历史遗留问题与制度障碍,长期处于产权不清、价值隐匿状态。据统计,2023年湖北仅盘活省属及武汉市属企业土地就达30.47万亩,新增资产价值约600亿元。

一、资源资产化:为“沉睡”资源颁发身份证

资源资产化是激活沉睡要素的首要前提。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存量土地因历史遗留问题与制度障碍,长期处于产权不清、价值隐匿状态。湖北改革直击痛点,通过建立全省统一土地数据库实现精准测绘与登记造册,为土地资源颁发法律“身份证”。针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符合规划但手续不全的土地,开辟依现状补办手续的确权通道,彻底解决“有地无证”的历史积弊。同步破除增值限制,工业用地扩容增效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大幅放宽厂房兼容功能比例。支持产业项目建设多层工业厂房,合理兼容工业、研发设计、仓储等其他生产服务用途,其中工业建筑面积占比不得低于50%。这一系列举措实质是赋予土地资源清晰的法律身份和市场价值,使其从“模糊的存在”跃升为可计量、可交易的标准化资产,奠定要素流动的产权基础。黄石市的改革进一步扩大了资源资产化的范围,将矿产资源、林业资源纳入盘活对象,推动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化、价值化。恩施州则更进一步,将公共数据资源纳入资产化改革范围,探索数据资源入卡入表。

二、资产证券化:打通资本转化的核心杠杆

当土地完成确权显化为账面资产后,资产证券化成为撬动资本活水的核心杠杆。湖北方案创新运用现代金融工具打通转化瓶颈,明确支持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将沉淀的重资产转化为可公开交易的标准化金融产品。对于交通、能源、市政、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回收资金可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投入新项目建设。对具有稳定现金流、资产权属清晰的企业,支持将土地相关权益或收益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产品。这种金融化手段破除实物资产流动性差的固有属性,通过证券化赋予其金融资产的灵活性与增值潜力。据估算,湖北符合盘活条件的约50万亩土地,通过证券化等途径可支撑近2000亿元融资规模,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强劲资本动力。案例表明,这种模式已在全国多地成功实践。2019年12月,四川交投集团隆纳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项目在深交所成功发行,成为中西部首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产品。2025年7月,南昌市轨道集团成功发行10亿元地铁大厦CMBS,优先级票面利率仅2%,创上交所同类产品利率历史最低。

三、资金杠杆化:释放资本乘数效应

资金杠杆化是释放乘数效应的关键环节。土地资本一旦被激活,便能通过杠杆效应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显化的土地资产价值直接改善国企资产负债表,降低负债率释放信贷空间,提升企业市场化融资能力。回收的国有资本被精准导向新兴产业培育、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关键领域,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同时,产生显著产业带动效应。更重要的是,资本赋能催生创新发展模式——高速公路服务区引入光伏发电实现能源自给,沿线布局交旅融合与绿色经济产业,正是资本杠杆撬动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湖北省方案还明确,充分发挥各级土地储备机构的作用,积极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开展土地储备,撬动更多社会资本通过投资开发盘活土地资源。恩施州的实践进一步拓展了资金杠杆化的路径,通过设立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化运作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产业投资母基金,带动社会资本对重点产业和企业进行投资。湘阴县的改革实践提供了县域经济的借鉴。该县通过“一切资源可以变资产,一切资产可以变资本,一切资本可以用于稳增长、防风险、保民生”的理念,持续推进财政增收、资产增值、资本裂变。2023年,该县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土地资产和创新特许经营等方式,预计实现收益超过30亿元。

四、深化改革:构建协同发力新生态

湖北“三资”改革的深层突破在于构建了协同发力新生态。政府角色向“服务者”转变,通过清理政策障碍、优化审批流程为改革扫清路障;企业被赋予创新自主权,积极探索作价入股、证券化等新模式;金融机构在清晰产权保障和稳定收益预期下增强投资意愿。这种多方共赢机制,正是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是深化“三资”改革的重要保障。2018年《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提出,全国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在2020年末要较2017年末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并在2020年后基本保持在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这种约束避免了“一刀切”,而是区分不同行业、企业类型,设置资产负债率预警线和重点监管线,强化对企业及相关负责人的考核。山西省国企首批百亿元市场化债转股项目的签约,展示了通过市场化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的有效路径。2018年,山西国投与同煤集团、晋能集团等7家省属国企签约,开启首批百亿元债转股项目,采取综合措施降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全局。新征程上,国资国企将统筹考虑、系统谋划、坚决落实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大部署。

随着更多变革案例在全国涌现,国企改革的路径愈发清晰。四川交投集团通过隆纳高速资产证券化,以3.68%的融资成本获得相当于8年通行费总收入的资金;苏州恒泰控股集团发行首单REITs产品,实现从资产经营到资本运作的转型。

未来,随着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将更集中于关系国家战略的关键领域。越来越多的国企将通过“三资”改革,轻装上阵,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版权所有: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热线:15300010085(微信同号)

                 18801096558(微信同号)

邮箱:zygp_pxb@126.com

网址:www.zygp001.com

Q Q:471591198

京ICP备2023027197号-1
技术支持: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