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地方国资委密集部署下半年工作!改革攻坚与产业升级成主要发力方向
发布时间:2025-08-07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浏览次数:167

近日,多地国资委相继召开2025年上半年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在本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际,多地国资委将稳增长、扩投资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同时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布局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多地国企实现“双过半”


上半年,四川、湖北、陕西、山东、江西、黑龙江等多地监管的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国有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或高位增长态势。


湖北省属企业资产规模、营收、利润等指标增速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山东省属企业前5月完成项目投资1015亿元,主要经营指标走在全国前列;青海省属企业1至5月资产负债率54%,低于全国国有企业11.9个百分点,盈利稳定性突出;黑龙江省属企业营业收现率达158.8%,现金流管理成效显著;海南省属企业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4.6%,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5.76%。


对于下半年的经营工作,稳增长与扩投资成为多地国资委重点部署的工作。湖北省国资委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增长,坚持季调度、月督办,通过考核引领、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政策支持等方式,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要提质增效挖潜力,统筹内外部资源,注重经营效益、增长潜力和提升价值,抓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切实改善经营质效。


山西省国资委提出,要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分析的广度、深度,建立健全企业对标对表机制,分企业、分产业、分板块开展对标。同时持续开展成本对标压降,加大内部改革力度,从提升成本、科技、市场竞争力入手,积极采取更强有力的降本增效举措。


眼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有企业增长的新动能。今年以来,四川深入实施国企六大优势产业提升行动、省属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行动,省属监管企业在六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方面分别同比增长55.2%、73%。四川省国资委要求,加快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强化主责主业管理,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北京市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近1.8万亿元,占全部营收1/3以上。根据北京市国资委的最新部署,下半年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力度,积极培育发展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市管企业与各区合作力度。


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今年是本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来自国务院国资委的统计显示,截至6月底,地方重点任务平均完成率已超过90%。下半年,高质量完成余下的改革任务成为各地国资委的重点任务。


今年以来,山东省国资委修订省属企业公司章程范本,完善省属企业外部董事履职工作指南,开展三项制度改革成效评估,推动省属企业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下一步,山东省国资委将继续对照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分工,逐项分析研判,加强对省属企业落实情况的督导,查缺补漏、巩固提升,高标准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


陕西省国资委提出,全省国资系统要在深化改革、产业发展、强化监管上协同联动,紧盯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市场化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发力,确保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量”有进度、“质”见成效。


据了解,多地国资委已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在近日举办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上表示,要以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指导推动地方国有企业始终坚持战略导向、长期主义,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


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相关部署,下一阶段,地方国有企业要增强科技创新第一动力,突出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大文章,大力培育更多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要加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统筹推动,着力探索出资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有效方式,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良好氛围。


黑龙江省

• 全省国有企业纵深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总体任务完成率达到93.6%,省国资委出资企业完成率达到95%;

•  2025年上半年,全省地方国企实现增加值和实现营业收入保持持续增长势头,出资企业连续6个月在全国省级监管企业中位居前列;

•  上半年,省国资委出资企业投资项目127个、实现投资53.9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项目119个、实现投资52.25亿元。


下半年,黑龙江省国资委将着力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坚决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战;着力推动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力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着力强化党建引领,切实发挥政治保障作用。全力以赴奋战三季度、冲刺四季度,高质高效抓好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资国企力量。

江西省

• 上半年各企业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提质、进中蓄势”的良好态势,圆满实现“双过半”。


近日,江西省国资委组织召开出资监管企业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指出,下一阶段任务仍然艰巨,各企业须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效益、防风险,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全面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虽然当前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内部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风险防范化解压力增大,但也要看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是大势主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二是要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坚持稳运行、强调度,层层压实目标责任;要坚持降成本、提效益,切实提升盈利能力;要坚持锻长板、补短板,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要项目引领,创新驱动,加快培“优”强“链”塑造发展新优势。要抓实重大项目,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中当先锋;要提升产业优势,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作表率;要加大科研力度,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中打头阵。四是要主动担当,未雨绸缪,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专项行动,不越违规经营红线;要强化资金管理,优化债务结构,严守债务风险底线;要压实责任,严守财经纪律,筑牢财会监督防线。

山东省

• 今年以来,山东省属国资国企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加压奋进、攻坚克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整体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改革创新攻坚突破、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近日,山东省国资委组织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会议要求,一是扎实推进高质量稳增长,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支撑。要深刻认识稳增长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当履行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必须要展现“当先锋、作表率”的担当。二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度激发内生活力动力。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眼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着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促进改革和发展高效联动。三是全力推进科技创新,聚力提升创新能级。要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四是持续优化国资布局结构,积极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牵引,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五是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牢安全发展底线。要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提前识别、主动防范、系统应对,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六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发挥政治保障作用。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

• 目前,河南省整体改革任务完成率90.4%,企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迈出坚实步伐。

• 今年1—6月,省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429亿元、利润14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3%。

• 从资产规模看,截至6月底,省管企业资产总额5.1万亿元,净资产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6%、7.7%;较2022年底分别增长42.3%、40.4%。资产总额位居中部六省第1位、全国第5位。

• 从经济效益看,省管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6642.3亿元、利润295.6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河南省国资国企重组整合强力推进。推动河南国际合作集团与自然资源集团整合,打造全省对外开放合作窗口平台;推动中豫港务集团整合省内资源,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核心区;组建河南港航集团整合内河航运资源,统筹推进投建运一体化管理。治理结构日臻完善。各级企业董事会实现应建尽建,董事会工作规则和董事评价制度刚性落地,常态化开展现场述职质询,监管企业全部设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全面清点企业产权层级、管理层级、法人户数,“一企一策”实施压减。市场化机制逐步健全。实施企业集团总部“六定”改革,从定任期、定薪酬、定机制等6个方面改革激发省管企业活力动力。监管能力持续提升。首创国资委决策咨询、战略投资、薪酬考核、内审风控四个专业委员会,常态化落实重大投资项目平行论证和后评价制度,建设全省国有产权交易统一平台,国企阳光招采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截至6月底,省管企业通过服务平台完成采购项目1405个,交易总额62.61亿元。加快建设智能化穿透式监管平台2.0版,做到“向下看清各级、一级管住一级”,使监管能力更专业,履职方式更规范。

湖北省

• 湖北省省属企业上半年经济运行保持高位增长,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排名全国前列、中部第一,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期中答卷”。


近日,湖北省国资委组织召开省属企业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州党委书记座谈会精神,在上半年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做好下半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以“七个坚定不移”为引领,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要千方百计稳增长,坚持季调度、月督办,通过考核引领、扩大有效投资、争取政策支持等方式,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经营目标任务。要提质增效挖潜力,统筹内外部资源,注重经营效益、增长潜力和提升价值,抓生产经营关键环节,切实改善经营质效。要聚焦战略促转型,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找准企业战略发展方向,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要严守底线防风险,加强债务约束、投资和贸易管控,多措并举确保整体风险可防可控。

湖南省

• 上半年湖南20户省属监管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289.6亿元,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165.5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年度目标计划值的52.8%,成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 从营业收入来看,20户省属监管企业中,12户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湖南钢铁集团、湖南农业集团、湖南轨道集团、湖南矿产集团、海利集团、湖南医药集团、高新创投、兴湘集团8户直接监管企业增幅10%以上。

• 利润总额方面,10户企业同比实现正增长。其中,湖南高速集团、湖南农业集团、湘能集团、湘电集团、湖南矿产集团、海利集团6户直接监管企业增幅10%以上。


近日,湖南省国资委召开省属监管企业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会议指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聚焦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加快落实“6131”年度工作计划,以“六个当好”为目标、以“一个改革”为主线、以“三大行动”为抓手、以“十大工作”为重点,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用心用情做好对口帮扶资兴工作,积极防范各类风险、切实强化安全支撑,持续完善季度综合体检表以及推动二、三级公司对标一流,持续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贡献国资国企更大力量。

四川省

• 上半年,四川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97万亿元、营业总收入3062亿元、上缴税费13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8%、0.7%、3.3%,完成投资1225亿元。


据四川省国资委消息,四川省属国有企业“1+8”重点领域改革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能源领域战略性重组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专业化整合有序推进。加快盘活利用闲置低效资产、创新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布局不断向“新”。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组建省属企业科创投资基金、战新产业投资基金、六大优势产业基金,总规模超500亿元。在六大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5.2%、73%。

陕西省

• 截至6月底,陕西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3.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所有者权益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2.6%。


下一步,陕西省国资系统将持续强化生产经营调度,狠抓监测分析,锚定利润总额、全员劳动生产率等目标任务持续发力,确保顺利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狠抓产销协同,科学调配生产要素,动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新产能释放,确保重点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持续增强营销能力,拓宽销售渠道,不断提升产品产销率,确保形成更多经济效益;狠抓项目建设,紧盯投资计划和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目标任务,加强对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和投资总额超过50亿元等重点项目的监测、分析和督导,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新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同时不断提升央地合作项目落地率、投资额,努力形成更多实物量,以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天津市

• 上半年,天津市级监管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8%,增加值同比增长6.3%,利润总额增速连续3年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天津市组建起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规划、财政、国资、住建、工信、商务、文旅、投促、司法等部门“1+9”统筹协调的市级盘活存量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各区、各相关部门都以工作专班等形式分别建强本单位工作体系,形成“牵头部门、配合单位、属地政府”三位一体、高效联动的工作格局。为了更好地解决制约盘活的堵点问题,2024年开始,我市出台18项关于资产盘活的支持政策,在低效土地利用、瑕疵确权补办、资产更名划转、成本降低等方面着力突破,帮助国企有针对性地破解遗留问题。其中,市国资委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监管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房产土地出租工作的若干规定》《监管企业房产转让评估、定价等操作指引》等政策,有效激励企业愿盘、敢盘、真盘、能盘。

北京市

• 截至6月末,北京市管企业资产总额17.6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03万亿元,利润总额732.3亿元,在京上交税费510.7亿元,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围绕2025年下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国有经济发展主要目标,首都国资国企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要勇担当善作为,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服务保障体系,毫不松懈抓实抓细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高标准完成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服务保障,着力提升北控雁栖湖、北辰新国展等国际交往设施运营水平。二要自觉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自觉扛起经济挑大梁的责任,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纵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三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大科技成果在京落地转化力度,积极培育发展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大市管企业与各区合作力度。四要全力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高质量收官,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市场化机制更加灵活高效,提升国资监管效能。五要重点治理和源头治理双向发力防范化解风险,完善国资监管制度体系,探索穿透式监管方式,加大力度化解重点企业风险。六要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持续筑牢思想政治根基,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重庆市

•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国企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5%,增加值同比增长4%。其中市属重点国企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利润总额同口径增长10%,增加值同口径增长3.1%。市属国企核心绩效指标和主要改革任务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从重庆市国资委获悉,今年上半年,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基本完成。五批次19组集团层面战略性重组改革全面落地,市属重点国企由51户整合为33户,其中15家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利润总额同口径增长37.8%。此外,还涌现出一批中央企业与我市深化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比如,国机集团在渝组建中国机械工业仪器仪表集团,通用技术集团助力我市“医化分拆”取得阶段性成果,重庆新华出版集团与中信出版集团在渝共建“陆海书局”等。

版权所有: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热线:15300010085(微信同号)

                 18801096558(微信同号)

邮箱:zygp_pxb@126.com

网址:www.zygp001.com

Q Q:471591198

京ICP备2023027197号-1
技术支持: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