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6日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财政部:剥离平台政府融资功能
围绕债务置换政策,蓝佛安在发布会上表示,按照党中央部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去年四季度,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三年每年2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这项政策通过整体设计和机制重构,在主动化解债务风险的同时,支持地方腾出更多资金资源,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总的看,我们用一项政策至少办成了三件大事。
第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置换政策出台后,各地抓紧布置、迅速落实。一是隐性债务显性化,债务管理更加规范透明。截至今年3月5日,地方共发行置换债券2.96万亿元。二是高息债务低息化,去年发行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利率水平下降平均超过2.5个百分点,部分地区下降更为明显,预计这部分置换债券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极大减轻地方资金压力和利息支出。三是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化解到期时间临近、隐患比较突出的隐性债务,牢牢守住安全防线。
第二,财政空间得到释放,经济发展动能明显增强。在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通过实施置换政策,一是打通了经济循环的堵点,各地畅通了资金链条,带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源,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得到有力支持。二是更好的保障了重点民生,地方用好化债等支持政策,腾出更多资金,兜住基层“三保”底线,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低保、优抚等得到更好保障。三是支持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今年地方安排更多资金用于科技创新、促进消费等重点支出,增幅较去年均有提高。
第三,融资平台改革转型迈出重要步伐,金融环境持续优化。通过债务置换有效带动平台退出,从去年四季度情况看,置换政策实施后平台减少4680家,占全年减少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通过带动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意愿,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置换政策落地实施,化债工作深入推进,受到了地方的普遍欢迎,主要评级机构、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也给予了积极评价。实践证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十分正确的。
置换政策已经实现良好开局,政策效能正在持续释放。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努力取得更大成效。下一步,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落实落细债务置换政策。指导地方尽早发行使用今年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对置换资金全流程、全链条监管,做到早发力、早见效。
二是持续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剥离平台政府融资功能,结合企业实际分类推进市场化转型,严防国有企事业单位穿上“新马甲”,斩断借道举债的“触角”。
三是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将遏制违法违规举债作为财政监管的重点,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坚决防止化了旧账又添新账。
国家发展改革委: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郑栅洁在会上表示,今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为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下一步将从提振居民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等四方面加力。其中,将公布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
郑栅洁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同时还面临国内需求仍然不足、一些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
“这些困难挑战都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都是能够克服、能够解决的。”郑栅洁说,综合分析,我国制度有优势、市场有潜力、企业有活力,更重要的是,有直面风险挑战的勇气、有解决问题的底气,今年实现5%左右的目标有基础、有支撑、有保障。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从抓好落实的角度,计划报告中提出了10个方面的举措。郑栅洁表示,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加力”。
其中,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提振居民消费。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从去年的15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量增加了,支持范围也扩大了。又比如,适应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郑栅洁透露,近期,多部门联合制定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很快将公布实施。
要把补短板和增后劲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扩大有效投资。政府投资方面,今年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内的国家层面用于投资建设的资金规模就达到5万亿元以上。同时,将更加注重提高投资效益,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将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还将在铁路、核电、水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
要把培育新动能与升级传统动能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近期,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目的就是做优做强做大创新型企业。另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政策措施,将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
要把点上突破与面上提升更好结合起来,加力深化改革开放。比如,深入实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深入开展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降低各领域、各环节的不合理成本。出台实施民营经济促进法。同时,加快推动解决拖欠账款等问题。
郑栅洁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相关部门协同协作,加强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强化财政、货币、产业、投资、就业、消费、区域等领域的政策协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提高宏观政策的组合效应,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证监会:加快健全专门针对
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
吴清表示,证监会将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加快健全专门针对科技企业的支持机制。
“2024年全市场分红达到2.4万亿元,分红金额创历史新高。超3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春节前2个月实施分红,金额超3400亿元,创造了历史记录。”吴清表示,证监会会同各有关方面抓紧推动新“国九条”具体落实,制定修订了50多项制度规则,形成了“1+N”政策体系,系统性重塑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逻辑,推动资本市场呈现出积极的、深刻的变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并提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对于资本市场下一步改革思路,吴清表示,将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见效,以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为牵引,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板块层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差异化安排,促进市场资源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集聚,并支持创新转型、绿色发展。
二是要进一步增强投融资发展的协同性。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及逆周期调节机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研究出台更多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招实招等。
三是要进一步增强监管执法的有效性。一方面“依法严惩”,推动出台背信罪司法解释、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另一方面“依责严防”,健全防治财务造假长效机制,完善“吹哨人”制度,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等。
四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基础制度的适配性。优化市场定价机制,评估完善交易结算制度,为市场各参与方创造更公平高效、更具吸引力和可预期的制度环境。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备案制度,稳步拓展跨境互联互通,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吴清则针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情况进行了“报账”。
他介绍,去年9月以来,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到22%。具体来看:
一是入市“长钱”明显多了。人民银行已指导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开展两批互换便利操作,金额超过1000亿元;超4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信息,贷款额度上限近800亿元。金融监管总局启动了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春节前批复了520亿元,前两天又批复了600亿元,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到全国,证监会积极配合将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录。去年9月以来,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
二是权益类基金发展明显快了。去年以来,中证A500基金、科创板综合指数基金等推出后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去年9月到现在,共注册权益类基金459只,占同期注册基金产品总数的七成。权益类基金规模从6.3万亿元增长到7.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从20%提高到24%。同时,证监会积极推动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阶段降低综合费率,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省超过450亿元成本。
三是长周期考核制度更加健全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正积极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目前已征求了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文件的出台将全面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以及年金基金、保险资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证监会在即将推出的公募基金改革方案中,也将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比重。
版权所有:中研国培企业管理中心
咨询热线:15300010085(微信同号)
18801096558(微信同号)
邮箱:zygp_pxb@126.com
网址:www.zygp001.com
Q Q:471591198
京ICP备2023027197号-1
(扫一扫,添加微信)